">

跟着苏轼逛徐州|徐州中轴线读城之苏轼文化篇

TW
徐州市文广旅局
2021-11-11 13:45:50

  前言

  林语堂说,“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,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,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。”在徐州,若提到北宋知州苏轼“苏徐州”,也会引起徐州人的敬佩和微笑。

  苏公一生宦游谪居途经数十州,却乐天洒脱,会吃会玩,能书能诗,是一位超级驴友、玩家、美食家,亦是百姓喜爱的网红大叔。

  1077年,苏轼自山东密州转任徐州知州,在徐州两年间,抗洪水,挖煤炭,抓冶铁,造兵器,劝农桑,修水利,留下了300多篇描绘徐州山水人事的诗文佳作。

  在徐州南北历史文化轴即徐州中轴线上,北端黄楼、中端户部山、南端云龙山,皆有苏轼的屐履和美文。黄金周里,沿着中轴线由北向南,跟着苏徐州逛徐州,不亦快哉。

黄楼盛会,快哉徐州

  位于徐州中轴线最北端的黄楼公园,是老城区市中心商业区的一片绿洲,主体建筑黄楼与镇河铁牛、五省通衢牌坊毗邻而立,构成了黄河南路、庆云桥东的人文景观,是徐州苏轼文化的重要景点,也是喜好寻幽探古的游人的打卡地。

  “荡荡清河埔,黄楼我所开”出自苏轼《送郑户曹》诗,此诗历数徐州山川胜迹和古今豪杰,亦写出了建造黄楼的初衷。

  熙宁十年(1077),苏轼由密州(山东诸城)调任徐州知州,到达不久,黄河决口于城下,苏轼日夜巡守,率民军挡水。水退后,为避免徐州再遭水害,苏轼奏请朝廷拨款在徐州筑堤固岸并建黄楼。

  据《徐州揽胜》记载,黄楼初建于东门城墙上,清代多次重修,至解放初期黄楼岌岌可危,1988年,徐州市政府在现址重建黄楼。

  “此楼取名‘黄楼’有‘土实胜水’的意义。”市苏轼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李世明解释说,“黄代表土,以土克水,这是黄河岸边徐州人特有的风俗,‘黄楼镇水’即从这里来的。”

  民间有种说法,黄楼是苏轼拆了项羽楚宫而建,颇有破坏古迹之嫌。真相如此吗?

  《苏轼年谱》中的一段话或可作解:“府有废厅事,俗传项籍所作,而非也。恶其淫名无实,毁之,取其材为黄楼东门之上。”徐州东门临河处是防洪要冲,城门、黄楼都要修好,但民困财乏,苏轼只得拆除“废厅”。“废厅”是楚宫在当时仅为传说,且名为“废”厅说明久已败废,于是便有了拆厅修楼这桩事。

  为庆祝黄楼落成,苏轼于元丰元年重阳节广邀名人故友,在黄楼赋诗作画。黄楼聚会吸引了王巩、颜复、道潜等文坛大咖。

  苏轼作《九日黄楼作》,苏辙、秦观虽不在徐州,也都作了《黄楼赋》,陈师道作《黄楼铭》,黄楼聚会堪称徐州历史上的一场文坛盛事,黄楼因苏轼之名而成为后人文人墨客到徐州必游的风景胜地。

  在徐州,因苏轼而闻名的还有城东南角的快哉亭。苏轼曾在亭中沐风赏景,挥毫写下《快哉此风赋》,“贤者之乐,快哉此风”,快哉亭之名由此得来。

  “快哉”蕴含了苏轼坦荡的处世情怀、快意的人生态度。2021年,“快哉徐州”成为徐州新的城市文旅品牌,诠释着城市推介语“品两汉文化、赏山水美景,游快乐徐州,享惬意生活”的内涵。

  “徐州是一座光荣的历史文化名城,苏轼在徐州为当下的社会提供了积极健康的文化资源。”今年6月,第24届中国苏轼学术研讨会在徐州举行,四川大学教授、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对徐州的苏轼文化大加赞赏。

  苏轼任职徐州的时候40岁,正值最好的年华。他在徐州重民生,兴水利,受民爱戴,学者将其在徐州的两年称为“黄楼”时期。

  斯人已去,精神长存。徐州八景之一的黄楼目前正闭门提升内部展陈,将以更加完善的述说方式,迎接新时代里一批批慕名而来的苏粉。

古戏马台,新户部山

  徐州中轴线的中部,回龙窝街区之南,云龙山之北,有一处隐在四周高楼中的山丘曾是徐州城南的避水高地——南山。南山后因明代户部分司的办公地点入驻到此,而有了户部山的新名。

  戏马台位于南山之上。公元前206年,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,定都彭城。据地方志“古迹考”记载,戏马台在城南一里,项羽因山为台,以观戏马,于是有了戏马台。

  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,戏马台不过是南山之上的一台而已,但是因为西楚霸王名气太大,为此台平添上一道金色的光环。”徐州文史学者朱浩熙介绍,“随着戏马台名声越来越响,南山的呼声越来越弱,久而久之,世人只知有戏马台,而不知南山为何物了。就这样,戏马台潜移默化地替代了南山,成了一个永恒的地名。”

  戏马台离城较近,拾级可上,是人们理想的登高之所。南北朝时期,各地佛教盛行,寺庙兴起,东晋大将刘裕北伐时坐镇徐州,在戏马台东侧兴建了台头寺。台头寺曾是彭城八大古寺之一,刘裕重阳登高,在戏马台大宴群僚,著名诗人谢灵运、谢瞻等人即席吟诗,亦成为历史佳话。

  古代文人喜聚会宴乐,游名山胜水,吟诗作赋,文艺家苏轼更不例外。苏轼在徐州两年,曾五次来到戏马台,或做导游,或与文人雅士诗酒唱和。

  徐州苏轼文化专家谭敦容研究,戏马台曾有苏轼种的10棵树,种树的时间在他即将离任徐州的元丰二年。

  这一年,苏轼邀请路过徐州来看望他的朋友宋希元一起来到戏马台,以植树叙友情,并写下《种松得徕字》诗作。

  该诗前四联叙述了种榆容易种松难,歌颂了苍松翠柏“气压千亩槐”的气概,中间六联苏轼期望所植树木能在戏马台成为千岁之材。时过境迁,苏轼当年种植的树木随着台头寺的损毁一起消失在风尘中,然而苏轼对生态绿化的情致依然随着他的诗文驻留时空。

  历史上的徐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集散地,明清时期的老南门,包括南门外到户部山一带是徐州的商业贸易区之一,特色商街纵横,高宅民房林立。

  完美的城市环境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拥有连续的、可使人感受到历史变迁和生活场景变化的文脉环境。户部山一带的老街巷和古民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了初期的保护,作为原生态的历史文化街区,成为1986年徐州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入场券。

  在徐州市“十四五”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中,户部山与回龙窝一起打包,通过节点提升、贯通交通、打造慢游体系等工程,让游客在徐州体验古今交融的城市魅力。

  古戏马台下,老街区中,“千古繁华地 徐州不夜城”的户部山每一天都是新的。

云龙山间,对话苏公

  循着苏徐州的足迹由北向南,穿户部山步行街,过徐州博物馆,便来到了徐州中轴线南端的5A级的云龙湖旅游景区之云龙山。

  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云龙山不高,却因为苏东坡的诗文大放异彩;云龙湖不深,却因为苏东坡的足迹熠熠生辉。”徐州市作协副主席周淑娟感慨,“苏东坡走遍了徐州的山山水水,赋予了徐州山水神气和灵气,徐州山水也回报了他快意和得意。”

  青山不改千年画,绿水长流万古诗。徐州云龙山古迹名胜众多,多半与苏轼的诗文有关。

  云龙山西坡有黄茅冈,从黄茅冈沿山坡南行,不远处是原云龙书院旧址,院内东侧峭壁下有一天然巨石,即是著名的东坡石床。峭壁西侧有东坡坐像,苏公手持妙笔,笔尖仿佛刚刚写下他的率性佳作:“醉中走上黄茅冈,满冈乱石如群羊。冈头醉倒石作床,仰看白云天茫茫,歌声落谷秋风长,路人举首东南望,拍手大笑使君狂。”

  “春夏之交,草木际天;秋冬雪月,千里一色;风雨晦明之间,俯仰百变。”苏轼一篇《放鹤亭记》把徐州的美好融入四季,云龙山因《放鹤亭记》而闻名天下,历代文人骚客寻到此山,题字留墨,云龙山上围绕苏轼诗文题义建设的景点亭阁放鹤亭、招鹤亭、饮鹤泉达十余处。

  “云龙山下试春衣,放鹤亭前送落晖。一色杏花三十里,新郎君去马如飞。”在云龙山西坡的杏花村,每年初春三月,杏花盛开,绵延十余里。

  苏轼任职期间,曾多次率诗友前往观赏杏花,吟诗作赋。如今的十里杏花山坡上,近年又新添了刘备泉、别有洞天、季子挂剑台等,共同描绘杏花村的美丽画卷。

  苏轼一生颠沛跌宕,却始终笑对生活,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,使他收获了古今无数拥趸。

  “我独不愿万户侯,唯愿一识苏徐州,过苏公桥,登苏公岛,放歌云龙山的放鹤亭,醉卧东坡石床,游人来到这里,无不可以与苏公作千年的对话。”苏轼研究专家、中国矿大教授管仁福说。

  云龙山水,处处苏公屐履。为提高城市文化内涵,云龙湖旅游景区抓住苏轼历史文化主线,打“苏轼牌”,唱“东坡戏”,做“宋文章”。如今,徐州市拥有与苏轼历史文化有关的景点50余个,使徐州成为全国景点最多、面积最大的苏轼旅游文化城。

  在近年来的建设修复云龙湖景区生态环境过程中,徐州先后投资200多亿实施了“显山露水”“退渔还湖”“拆违建绿”工程。泉山区文体旅局副局长郭峰介绍,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景区人文价值和环境品质,对于改变徐州的投资和人居环境、发展徐州的地域经济、巩固徐州区域商贸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。

  转载授权来自:徐州市文广旅局

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。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你该读读这些:一周精选导览
更多内容...